9月20日,第五届中国—亚欧博览会在乌鲁木齐开幕,以“共商共建共享丝路:机遇与未来”为主题的全新版盛会吸引了2000多家国内外企业参展。图为第五届中国—亚欧博览会开幕式现场。
9月21日,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在乌鲁木齐出席第五届中国—亚欧博览会“丝绸之路金融论坛”时指出,2013年以来,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得到了沿线国家的广泛认同和积极参与,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。在“一带一路”建设中,金融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。
陈雨露强调,应进一步推动中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深化金融合作、共建绿色丝绸之路。
加大对“一带一路” 建设项目资金融通力度
陈雨露表示,近年来,中国人民银行等金融管理部门积极引导各金融机构主动对接“一带一路”建设,完善体制机制,深化区域金融合作,不断加大对“一带一路”建设项目的资金融通力度。
一是引导金融机构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。鼓励金融机构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积极推进金融创新,强化内外联动,加大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、能源资源开发利用、经贸产业合作区建设等战略性优先项目的支持力度,更好地满足“一带一路”建设项目多元化、多样化的投融资需求。
二是稳步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。数据显示,2016年前8个月,我国与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和地区跨境人民币实际收付金额达8600亿元。截至目前,人民银行与21个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或地区的央行签订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,总规模约为1.4万亿元人民币; 6个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获得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(RQFII)额度3300亿元;在5个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设立了人民币清算行;推出人民币对泰铢、人民币对哈萨克斯坦坚戈的银行间市场区域货币交易,降低市场主体交易成本。
三是推动与多边开发机构合作。中国于2016年1月加入欧洲复兴开发银行(EBRD),助推“一带一路”战略与欧洲投资计划等其他经济体的发展战略对接,便利与EBRD开展项目融资合作。
陈雨露还提及,近年来,新疆紧紧抓住“一带一路”建设的历史性机遇,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,取得了明显成效。中国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,相继出台了支持新疆跨越式发展、支持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建设、支持南疆四地州发展等政策意见,积极支持新疆经济社会发展。
金融支持“一带一路” 需关注四个方面
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,要以“一带一路”建设为契机,创新国际化的融资模式,深化金融领域合作,打造多层次金融平台,建立服务“一带一路”建设长期、稳定、可持续、风险可控的金融保障体系。
陈雨露强调,这为金融支持“一带一路”建设指明了方向。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,建议关注和研究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。
第一,深化区域金融合作。随着“一带一路”建设的持续推进,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联系将更加紧密,强化双边和多边的金融合作、以金融服务便利化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的需求和必要性进一步上升。
陈雨露指出,要充分发挥现有的双边、多边合作机制及各种交流平台的作用,加强政策沟通协调,稳步扩大金融市场双向开放,维护区域金融稳定。深化货币合作,扩大沿线国家双边本币互换、结算的范围和规模,降低汇率风险和交易成本,给市场主体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便利和好处。
第二,注重引入中长期资金。陈雨露指出,大型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周期和投资回收期都比较长,要研究通过扩大直接融资、开展PPP合作等模式,鼓励和引导各类社会资本特别是中长期资金,参与“一带一路”重点项目建设。
第三,推动形成政策性金融、开发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既有分工又相互合作的工作格局。“一带一路”建设项目资金需求量大,同时不同项目的投资回收期、商业回报率各有不同。
“对此,要进行合理的划分,分类施策。”陈雨露指出,对于公共物品属性较强的项目,要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和开发性金融的独到作用。对于商业性项目,要按照市场化原则和国际惯例运作。同时,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,发挥各自优势,形成有效合力。
第四,加快绿色金融发展。应对气候变化、治理大气污染等环境保护问题是重大的国际议题,需要各国通力合作。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绿色金融发展,中国是全球仅有的3个建立了绿色信贷指标体系的经济体之一,也是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。
在中国的倡议下,绿色金融今年首次被纳入G20议程,并形成了G20绿色金融综合报告。在前不久闭幕的G20领导人杭州峰会上,各国领导人就发展绿色金融达成广泛共识,强调为支持环境可持续前提下的全球发展,有必要扩大绿色投融资。
陈雨露表示,中国将与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一道,积极推广绿色金融领域的最佳实践经验,促进绿色金融体系的能力建设。中国将进一步提高对外投资的绿色水平,也欢迎国际投资者通过各种渠道投资中国绿色项目,分享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成果。